想不到米飛兔的年紀比我還大
溫室酒店正門 建築外觀十分典雅
正門一進來 會先經過玄關造景處
桌面上竟然還有拐杖糖 算是迎賓糖嗎 ?
穿過玄關 前方有一處平台 可看到飯店大廳
平台兩側有階梯 前往大廳
從平台回望玄關造景
玄關造景最吸引人的就是一支支小提琴吊飾
右前方樓梯即是通往飯店入口玄關處
大廳左手邊是休憩區 交誼廳
大廳左側盡頭是接待櫃台
這樣的光影實在很美 !
光影是空間的最佳化妝師
黑色與紅磚 混搭得很優雅
正前方拱窗就是玄關平台處 & 通往入口玄關的階梯
這個大廳不僅是挑高 而且採光非常明亮
Lobby 茶几上都擺放著大本的精裝書提供翻閱
感受自然的光影
接待 & 服務櫃台
從二樓迴旋梯拍 前方即是接待櫃台
這座黑色的迴旋梯 很有設計感
正前方接待櫃台上擺了好多收藏的鈴
各式各樣的鈴 都頗有年代了
正前方有著大面落地窗 引進後院的綠意
引進綠意 是讓人放鬆的好設計
簡單卻又有型的吊燈
通往房間的走廊
走廊上的掛畫
迴旋梯上來 可繼續往上走 或搭電梯
走廊也是充滿典雅的氣質
大廳採光極佳 也可看到建築屋頂
從空橋所拍的飯店建築外觀
右手邊的突出物 即是空橋 正前方的玻璃建築 像是會議室
玻璃建築內部 隔成小房間可能是會議室
玻璃映出建築與線條 饒富趣味
空橋的欄杆是玻璃材質 有通透感
站在空橋看建築屋頂
從空橋拍餐廳 正前方斜斜的物體是照明燈具
新與舊巧妙的融合
飯店大廳的右側 即是用餐區
中午用餐時間未到 難得可以拍到空景
不只有長桌 也有圓桌
圓桌一旁的個人座位區
玻璃展示架 不會遮蔽室內植栽
整體空間採光明亮 配色活潑
前方吧台即是取菜區 看起來是自助式餐點
餐廳座位區一側 看起來像是通往廚房或洗手間的階梯
好了 ~ 來看看房型吧 ! 右側的玻璃門 推開即是洗手間 & 盥洗室
客廳的空間也不算小
房間窗外的街景 可看到電車來來往往
沙發正前方是落地型電視
茶几上有一本厚厚的梵谷作品集
沙發右廁即是玄關走道
通往二樓臥室的樓梯間
沙發一側即是樓梯
書桌的插座 很有科技感
看得出連窗台細部都很講究呢 !
樓梯旁牆面的盤飾
二樓臥室區
二樓可以看到對街的建築
床的前方也有一台落地型電視
臥室的掛畫
二樓欄杆是玻璃材質 不會遮蔽視野
床的兩側有閱讀燈
從臥室望向小客廳
大面窗景 可以看到對街民宅
梯間一景
有落地紗簾 也有遮光窗簾
床頭櫃的插座 線條俐落
不同位置燈光開關 上面有標示說明 中間是冷氣開關 右廁是窗簾開關 有分薄紗及遮光 ( day / night curtain )
浴廁 & 盥洗區
淋浴間規劃有座位區
壁掛式水龍頭 我喜歡
離開房間後 我們繼續旅館探險
這次要走走另一側的樓梯
上一張照片上牆面的圓型裝置 其實就是時鐘的零件 超有創意
樓梯間也有歇腳處
上下樓梯 & 房間走廊
古色古香 氣氛優雅
好詭異的畫作
無論是走道或梯間 都力求美感
不同角度 有不同角度的美
長廊上的咖啡座
入口玄關處一景
戶外點餐區
連藍天都映在旅館外的玻璃上
在戶外曬太陽 享受早餐或午茶 感覺真好
戶外也有一隻米飛兔
戶外用餐 & 休憩區
旅館後方的花圃植栽
這種附提把的小茶几 可以隨時提著在戶外移動 & 喝咖啡吧 !
戶外座位區 & 高腳椅 桌上有兩棵葡萄樹 修剪有致
從後院望向溫泉酒店
溫泉酒店外觀
溫泉酒店正面外觀
荷蘭遊記終於寫到最後一晚住宿的地點 ~ 阿姆斯特丹 溫室酒店
從 Max & Brown 退房 就直接將行李拉過來
因為距離下午入住時間還早 本來只是想來寄放行李的
就在我們跟櫃台接洽之後 服務人員很客氣地請我們稍候 並表示 ~
房間還在整理中 等最後確認之後 就可以讓我們進去了 讓我們覺得相當親切 & 周到
事實上 從踏進這家旅館開始 就是一連串的好印象
首先 從大門進來會先經過玄關區 ( 就是照片中的小提琴裝置藝術那裏 )
我們在入口處遇到了接待人員 便很親切有禮地替我們提行李及問候
並沒有因為我們身著輕便 一看就是背包客的模樣 而有絲毫的怠慢
櫃台人員也沒有因為我們提早 check in 而面露不悅或拒絕
因為我的目光一直被整個建築及空間設計 & 佈置吸引 所以在等候的時間就到處走走拍拍
這家旅館很大 但動線規劃也不至於讓人覺得像是在迷宮中行走
但畢竟是第一次造訪 我順著 check in 櫃台前方的黑色迴旋梯步上二樓
然後就到處亂逛 & 拍照 這時候 爸比也早就不知道逛到哪兒去了 ( 我們兩個好像是來探險的 )
在二樓走廊遇到一位美麗的女客服人員或是飯店主管 她看我好像有點東張西望
就問我 " 小姐 妳是不是在找妳的先生 ? " 我想說奇怪 他怎麼知道我老公是哪一個
( 我猜 這兒平常大概沒有那麼多東方面孔吧 ! )
我回答 ~ " 我沒有在找他 不過 我確實不知道他走到哪兒去了 "
她指了指方向 告訴我她剛才在前面有看到爸比 她猜他應該就是我要找的人
這一點 又讓我為這家旅館大大的加分 說真的 我要找誰 找得到找不到 並不在旅館服務的範圍
但是客服人員隨時都有在注意或觀察客人潛在的需求 & 主動詢問 這點真的讓人很感動
出發前 在訂房時 我就很猶豫 到底要訂這家 那家 或是其他家 ? 手邊有三四家讓我一直舉棋不定
此行已經住過民宿 也住過中小型旅店 再來住住大飯店 換換口味
最後還是那個千古不變的理由 讓我決定了這家 ~
就算貴了一點 但只有一個晚上 為了回台灣不會後悔 就這樣決定住上一晚
事實上也真的覺得很值得 也有一種眼界大開的感覺
旅行不就是為了出來開開眼界的 ? 什麼都想省 什麼都不想花 那還出來幹嘛呀 ?
溫室酒店這座建築的前身曾是一所音樂學院 ~ Sweelinck Conservatorium 以及國家郵政儲蓄銀行
由老建築改造翻新 卻又同時保存了老建築原有的丰采 從外觀到內部 都可以感受到它典雅的原貌
更值得一提的是 為這次改建操刀的設計師 是一位來自義大利的極簡大師 Piero Lisson
他透過大量的鋼材與玻璃 營造理性 明亮的現代感 不但為老建築注入了新元素
同時又融合了木質家具 綠色植栽及織品等元素 創造柔和溫暖的調性
使得溫室酒店既讓人耳目一新的全新感受 卻又保有本身具有的古典氣質
進入房間後 穿過走道即看到一片挑高的大面窗 室外街景形成了一幅動態的畫
走道右側的牆面 看似隱藏式的玻璃櫃門 拉開來 原來是盥洗室及廁所
雖然空間不算大 但將淋浴處與廁所獨立開來 這樣的設計我覺得考慮很周到
我們入住的房型比較特別 是樓中樓的房型 這也是溫室酒店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畢竟樓中樓的房型 在空間感方面就有增倍的感覺 而且客廳與臥室隔開 功能性也有所區隔
它的電視不僅是落地型的 不會露出一堆雜亂不堪的電線 而且客廳與臥室各有一台
連我家爸比最重視的電源開關面板 都有一種俐落的設計感 真的是連小細節都十分講究
值得一提的是 ~ 它的電視是落地型的 大方又好看 不須再設置電視櫃 佔空間
而且 所有電線都完美隱藏 完全不會有礙眼的電線拉過來拉過去 大大擄獲我的心 ! ( 外露的電線實在會令我抓狂啊 ! )
入住一家好的旅館或民宿 一直讓我覺得是旅行的延伸
除了那難得的住宿體驗 開啟我們的感官之旅外
我們也透過各種進步的設計 看到業者的細膩及感受他們提供的貼心服務
使得白天在行程中奔波的我們 夜晚休息時 身體心靈都找到一個安放的處所
積蓄一晚的能量 再繼續迎接第二天的行程
至於如何平衡旅費預算 通常我也會穿插安排入住青年旅館 背包客棧 或是早餐午餐以簡單方便為原則
住的體驗就跟吃一樣 不必餐餐大魚大肉 偶爾清粥小菜也很令人滿足啊 !
溫室酒店距離梵谷博物館非常近
我們 check in 放好行李後即外出前往水壩廣場
搭公車經過梵谷博物館時 看到外面大排長龍
慶幸上次刮大風下大雨 我們已經先安排了室內行程 不用再人擠人了
( 雖然那天中午像颱風一樣刮起陣陣強風 吹斷電線電車停擺 幾乎攔不到計程車
但我們當機立斷前往博物館是明智的決定 ~ 不然下大雨在外面行動完全受限啊 ! )
有時旅行就是這樣 處處充滿著考驗 考驗著應變能力 也考驗雙方的默契
是呀 ~ 對我而言 好天氣就是要享受陽光 把握外拍的機會 何必浪費時間在排隊呢 ?
儘管自助多少有一些不便或辛苦 但想到行程可以隨心所欲任意調整 就覺得一切都很值得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