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特丹的地標之一 ~ 方塊屋
方塊屋有一部份建築如同蓋在橋面上
方塊屋對面就是 Blaak 車站
水管屋 鉛筆屋 方塊屋 連成一氣
很可愛的圍籬
第二天出了大太陽 很難想像前一晚下大雨吧 !
水管屋內部是鹿特丹市立圖書館
後方建築即為 Pencil Building 同為 Piet Blom 設計
從方塊屋的角度看水管屋的後面
市區電車就從方塊屋下方經過
方塊屋興建於 1984 年 距今已超過 30 年
你是不是以為它的地板是傾斜的呢 ?
這樣的房子 真的可以住人嗎 ?
Blaak 車站
外觀就像是由許多魔術方塊堆疊起來
建築師的構想是 ~ 每一間房子都代表一棵樹
所有的房子代表著一整片的森林
百聞不如一見 這就進去瞧瞧吧 ~
青年旅館入口處 張貼許多海報
check in & out 櫃台
櫃台至電梯間的公共區域是挑高的
餐廳 & 交誼廳
設有各式尺寸的置物櫃
電梯 & 二樓房間的空橋
飲料區後方即為早餐取餐處
空橋連接不同兩區的房間
這是二樓的房間走廊
每個房型依方位及角度不同 空間不太一樣
從二樓看服務台
看到這個採光 就知道來到頂樓
頂樓的斜屋頂
頂樓兩側的房間以空橋連接
是不是很奇特的房子 ?
是不是跟你想像的大不同呢 ?
真的是很有趣的 idea 吧 !
建築師的奇想 成了城市的焦點
任意仰頭 都有不同的角度 & 視野
後方就是水管屋
方塊屋 是不是既神奇 又有趣呢 ?
水管屋的另一側
方塊屋周邊的街景
* 照片取自網路
這張照片的角度是從方塊屋的後方入口處取景的 ( * 照片取自網路 )
之前寫過一篇位於贊丹的 Inntel Hotels 有如積木般的趣味建築
格友們是否還有印象 ? 荷蘭的建築師 似乎有著異於常人的創作 & 想像能量
來到鹿特丹 ( Rotterdam ) 我想應該不會有人錯過方塊屋吧 !
方塊屋 ( 荷語 : Kubuswoningen ) 說它是景點 也是 也不是
因為它不僅僅是給人拍到此一遊照的醒目地標 事實上 它也是住宅
目前除了一般居民入住外 有一部份於2009 年已改為背包客棧之用 ~ STAYOKAY 青年旅館
自從有次無意間發現它有提供旅人住宿 基於好奇 我當然也要來體驗看看
至少 一定要來參觀一下才不虛此行啊 !
荷蘭之旅接近尾聲 但光是這個鹿特丹的建築 就可以分個幾篇來寫
若說鹿特丹是建築師們互相較勁的舞台 實在一點也不為過啊 !
除了方塊屋 另外 與它比鄰的水管屋及鉛筆屋 也是不遑多讓
它們可不能讓方塊屋搶盡鋒頭呢 !
方塊屋的設計者 是布洛姆建築師 ( Piet Blom 1934 ~ 1999 )
或許有人認為建築師就是喜歡標新立異 這種歪斜的房子是要怎麼住人呢 ?
外觀就像是一個個魔術方塊堆疊起來的方塊屋 它每一個方塊是以45度角傾斜相連
事實上 布洛姆的設計構想是 ~ 每一間房子都代表一棵樹
所以 所有的房子代表的就是一整片的森林
而這整個作品所要表達的就是在城市中的小村子這樣的概念
( His design represents a village within a city, where each house represents a tree,
and all the houses together, a forest. ~ 節錄自維基百科 )
整個方塊屋是由 38 個小方塊 和 2個超級大方塊 ( super-cubes ) 組成
我覺得比較奇特的地方 除了它獨特的傾斜造型之外
這整個建築有一部份就像是座落在一座橋上
橋的下方還有車輛來來往往 也有電車從此處通過
位於舊港區的方塊屋 距離 Blaak 地鐵站僅須步行三分鐘 交通十分便捷
雖說是舊港區 但周邊的建築卻看不出歲月的痕跡
這就不得不從鹿特丹的歷史來認識了 ~
因為荷蘭曾於 1940 年被德軍入侵 當時德軍對鹿特丹進行瘋狂的轟炸
以致於鹿特丹市中心的建築幾乎無一倖存
重建後的鹿特丹就如同從浴火中重生一般 新穎的建築綻放城市的光芒
我們在方塊屋 STAYOKAY 享用早餐時
遇到一位來自中國的中年婦女 隻身在荷蘭旅行一個月
簡單聊聊之後 我們還去參觀了一下她的房型
因為角度不同的關係 這兒不同樓層或方位 每個房型都不太一樣
從外觀來看 有人或許會以為方塊屋的地板是傾斜的 站在裏面要斜的走路 實則不然
它除了牆面及屋頂是斜的之外 其實地板可是平的
在裏面是絕不會出現頭暈的情形喔 !
我們當天下午先去了台夫特藍陶工廠 來到鹿特丹已接近傍晚
本來可以在天黑前 check in
但因糊塗的爸比完全搞錯地點 車子就在鹿特丹繞來繞去
總之 覺得在鹿特丹這一天實在超級不順的
除了晚上下大雨 甚至在停車的過程還發生 " 驚魂記 "
至於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就留待以後有關租車的主題再來詳述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