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終於預約成功 要來參觀可口可樂了 !
有趣的可樂樹
可口可樂歷史回顧
可樂樹上面有不同國家可口可樂瓶蓋的設計
法國的瓶蓋
這是斯里蘭卡的設計
穿越時空 回到一百年前
以前的可樂是這樣販售的 ~ 一杯一杯地賣
曲線瓶 是可口可樂的形象
應景的聖誕節可樂瓶
可口可樂色彩的 CD 隨身聽 手機 音響 ...
從生產到包裝的流程
視聽室 連座椅都是可口可樂的標誌
可口可樂滑板 真有趣 !
呵呵 ~ 連棒球都印著可口可樂啊 !
哇 ~ 怎麼連球拍都有 !
歡樂的時刻 就要盡情暢飲可口可樂
廁所門 一定要這麼可愛嗎 ?
女廁一角
男廁也很有特色 ( 爸比拍的 )
北海道遊記稍微休息一下
暑假就快來了 要趕快來補一篇同樣是寒假的遊記
那就是可口可樂觀光工廠參觀記啦 !
說起這個行程 我已經期待很久了
記得幾年前就曾經想要預約參觀 但都因為沒有提早預約
想要安排的日期都已經約滿 所以一拖就拖了好幾年
最主要是因為它沒有開放假日參觀
安排平日參觀 那就要配合爸比的時間及小朋友寒暑假期間
由於哥哥去參加冬令營 加上以前他參加夏令營的時候已經去參觀過了
所以這次我們就只帶弟弟一起來參觀
為了避免預約時間遲到 這天我們很早就先到附近用午餐
並且提早到了現場等候導覽帶領
現場已經有不少民眾在等候中 大部份還是以學生為主
我們還遇到了一團來自山東的小學生 他們是來台灣遊學的
一大群人 超熱鬧的 !
記得小時候 我也超愛可口可樂的
因為那個年代大概只有家裏有親戚來吃飯的時候才有機會喝到
我對它最深刻的印象 當然就是它可愛的曲線型瓶身
那時候一罐都小小的 記得國小時學校福利社賣的也都是這種玻璃曲線瓶
很多人下了課 尤其是體育課 都會殺到福利社去買可樂
似乎 可口可樂除了是解渴之外 ( 雖然實際上並不解渴 )
最大的象徵就是歡樂的聚會不可少的
說它是人類的一大發明 或說是世界上最受歡迎的飲料 一點都不為過啊 !
可口可樂究竟是怎麼誕生的呢 ? 在 1886 年 一位醫生在他家中的地窖裏
以一支木槳在超大容量的大銅鍋中攪拌出只要加上碳酸水就能在蘇打水飲品店出售的深色糖漿
他的助手便將這樣的飲料送到附近的飲料店給客人試喝
因為顏色的關係 加上味道有點苦澀 當時客人的接受度並不高
這位醫生便費盡心思改良 慢慢的才被市場接受
在當時 這樣的飲料還沒有名稱
那究竟可口可樂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呢 ?
它是從糖漿的兩種成份而來的靈感 ~
古柯 ( Coca ) 的葉子 及 可樂 ( Kola ) 的果實
當時潘柏頓醫生的合夥人為了整齊劃一的緣故 便將 Kola 改成 Cola
所以一開始 可口可樂並不是在工廠大量生產即銷售全球的產品
它只是在幾家飲料店販售 像是啤酒店那樣用玻璃杯一杯一杯賣的飲料
而且在初期 銷售成績不佳 還曾經面臨倒閉的命運
後來因為重新部署及加強宣傳才起死回生 到了 1890 年代 才迅速成長
可口可樂另一個深植人心的形象 就是它的曲線瓶設計
其實它並不是一開始就採用這樣的瓶身 而是在 1915 年才出現雛形
直至 1941 年 他們才設計出後來的曲線瓶
目的是要讓客人即使看不清牌子 也能一拿在手即知道那是自己要找的飲料
構想原本是源自於與它的配方成分有關的形狀
所以應該是取自古柯或是可樂 但因為當時去翻閱百科全書翻錯頁數
最後竟找到了可可樹種子的豆莢 就因為這個美麗的錯誤 造就了曲線瓶
我們參觀的同時 就好走過可口可樂一世紀的歷史
從它的誕生 草創與蛻變 大量生產 與銷售至全世界
再看到許多早期的商品設計及可口可樂達人的收藏 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最有趣的是 它連廁所內外都是可口可樂的形象包裝
所以來到這兒 一定不能錯過它可愛的廁所啊 !
整個參觀過程雖然沒能參觀生產線 覺得有些可惜
可是經由影片及導覽解說 也可以了解它的製程及銷售
最後出口處 還有一間小小的販賣部
從T恤 帽子 提袋 資料夾 到小鐵盒 垃圾桶 應有盡有
全世界各地有許多的可樂迷 平日就積極地收藏各種限量的產品
除了收藏 更深入研究可口可樂的歷史及各種產品的故事
甚至還寫成了書出版 走進可樂迷的收藏世界
就好像翻閱了可口可樂的百年歷史一樣精彩呢 !
* 本文部份資料參考玩具王出版的 "可口可樂全收藏" 一書
* 台灣可口可樂公司 ~
地址 : 桃園縣桃園市興邦路46號
電話 : 03 364- 8800
* 因近日較忙 這篇僅作為記錄 不開放留言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