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 是國家的希望 孩子的希望在哪裏 ?
之一 初老症狀
初老是什麼 ? 有人說 就是對什麼事都不再感到新鮮
如果是用這個標準 哈 ~ 我還不算老
不過 自從開始出現白頭髮 而且多到拔不完 才驚覺到 " 中年危機 " 已經找上我
之前 聽爸比說近的東西看不清楚 我還以為是他長時間使用電腦視力加速退化
如今 我也嘗到了這個滋味 ~ 老花眼 而且生活中已深感不便及困擾 !
原來 人在年過四十之後水晶體彈性慢慢變差 影響眼睛調節的能力
不過 我最近得到一項資訊 ~ 老花也可以進行雷射手術改善 而且手術只要十分鐘
讓我頗為心動 很想揪爸比一起去做
數完了嗎 ? 喔 ~ 還有耶 !
最近覺得睡眠時間愈來愈短 而且淺眠
老人家好像都是這樣 常常就是躺著睡不著 坐著卻一直睡
以前小時候 經常看我阿嬤坐在椅子上猛點頭 總是很疑惑阿嬤怎麼不去床上睡
那個年代沒有什麼第四台 也沒有太多精彩的節目 更沒有搖控器可以練一指神功
我阿嬤 每到下午就是看著平劇入睡 !
如今 我也到了坐在沙發不知不覺就進入夢鄉的階段 !
再來 就是健忘吧 !
上次中秋節我們去電影院看了 " 風起 "
開演前正播出 " 賈伯斯 " 預告片的片段 前兩天突然想起 目前可能在上映中了
隨口就跟爸比說 我們找時間去看 " 比爾蓋茲 "
說得太順口了 馬上被小朋友糾正 ~ 是賈伯斯 不是比爾蓋茲
真讓我覺得糗大了 腦中明明閃過賈伯斯的臉 怎麽從嘴巴說出口就說錯啊 ?
之二 漲聲響起
以前 我從不覺得物價上漲跟我有什麼關係
並不是我吃米不知道米價 我的意思是說 ~
像電視報導沙拉油漲多少 泡麵漲多少 跟我都沒有太大關係
對我來說 泡麵漲價 不吃不就好了嗎 ? 這可不是學某位高官的官腔官調 而是本來就沒在吃
至於沙拉油 我們家本來就用得很省 炒菜都用一點點的油
我也幾乎不曾做過油炸的食物 所以買個一桶夠用一年了
糖價上漲 因為我也不買糖 ( 除非想做點心時) 我家也不用太白粉 所以這方面也都省了!
今年 我竟然趕在十月一日 跑去買了兩大袋的衛生紙 因為我家是衛生紙大戶
一聽說衛生紙要漲 我馬上想到要囤貨備用
還有 還趕在高鐵起漲前去買了兩張回數票 現在有點後悔 好像買太少了 ( 未啟用前 效期是兩年 )
前幾天 新聞訪問一位生產冰箱磁鐵的業者 他說生意比去年掉了二三成
說得也是 對於這類可有可無的生活用品 大家當然要看緊荷包能省則省呀 !
最近 很多餐廳或小吃店 真的都光明正大的漲價 或是偷偷地縮水
以前點椒麻雞飯 差不多有六七片肉 現在只剩四五片 以前有附荷包蛋 現在沒有了
今晚去吃飯 餐廳 ( 海產店) 因為有室外座位區 所以就沒有開放室內座位 而且還將燈都關掉
店家省錢有道 也好 反正外面很涼爽 他們沒有漲價就阿彌陀佛了 ! (但其實有縮水 涼筍底下鋪好多高麗菜絲)
至於還沒漲價的商家 不知道他們是還在觀望 還是算是有良心的 只是不知還能撐多久 ?
以前偶爾吃的一家中等價位的麵食館最近歇業 (炒飯炒麵約 70 ~ 80 元)
換了這家 150 元的獅子頭飯 竟然只有一顆不到拳頭大的獅子頭 配菜也只有泡菜和半顆滷蛋 兩朵綠花椰
附的湯只有寥寥幾片酸菜 打開餐盒 氣得只想大罵 花錢花得一肚子氣 !
我敢說 這家也撐不過三個月 連裝璜都回不了本啊 !
除了餐飲業 其他像美容業 洗車業 ..... 大家都是一片喊漲聲
物價飛漲唯一的好處 就是小孩吵著要買東西時 有了最好的理由明明白白地拒絕 !
上週我們去百貨公司 弟弟看上了一組樂高玩具 要價三千多 我聽了差點昏倒
這是他目前零用錢存款的兩倍 他根本就買不起啊 !
雖然樂高是很有益智性的玩具 我們也很鼓勵小朋友玩
但 三千多 真的是很貴很貴啊 ! 跟小朋友說很貴很貴 他們是沒有感覺的
只要問他們 ~ " 你算一下你要存幾個月而且都不能花 ? " ( 弟弟一個月零用錢是 $150 )
他們才會比較有感覺 雖然心裏還是很想要
但弟弟說 他現在已經比較懂得節制 不像以前那麼衝動了 !
而我 現在都用什麼指標去衡量東西貴不貴 該不該花呢 ?
我都用大學生 22 K 的指標去衡量
我告訴小朋友 他買一個玩具 一個大學畢業生要工作五天
在澳洲 工作一週可以買一支 iphone
說真的 在台灣月領 22K 幾乎都成月光族了吧 ? ( 如果還要付房租的話 )
連小朋友的玩具都買不起耶 ! 不少年輕人真變成了窮忙族不然就是啃老族了呀 !
作父母的 還有什麼好理由 教孩子留在台灣呢 ?
台灣錢淹腳目的時代已經是過去式了
這禍國殃民的22K 把年輕人的夢想和希望都澆熄了
無力扭轉社會的氛圍 只能想辦法為孩子的消費習慣把關
只是大家都不敢消費 百業蕭條 走在路上招租的店面愈來愈多
台灣只能繼續向下沉淪嗎 ?
小朋友這學期轉回原學區的學校就讀
班親會時得知本學期學校增加了11班 這真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 ( 在目前一片減班裁校的聲浪下 )
我們這附近也增加了兩所新的小學 也吸引很多外縣市的老師前來報考
人口成長 帶動的就是就業機會的增加 無論教育 出版 文具 印刷 制服等 各種需求都會增加
我們的政府和企業百思不得其解 為什麼端出這麼多經濟政策 成效都如此不彰 ?
與其砸大錢蓋蚊子館 放煙火 或期待陸客帶來可觀的消費
我覺得不如拿這些錢去補助生育 減輕年輕父母的負擔
當然最重要的 是要提升年輕人的薪資水準 否則提高出生率只是空談
政府與企業難道無法理解 出生率的低迷與年輕人的薪資偏低有關嗎 ?